河源日报:从切割机升级为机器人!“私人订制”为河源企业插上“创新之翼”

更新时间:2020/05/07点击:编辑:ls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是必由之路,科技创新平台则是打通企业与高校两者合作“任督二脉”的“中间人”

立足企业,瞄准行业,服务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科技部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沟通,推动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河源落地,加大加深产学研合作力度,畅通企业联通湾区科技创新资源的渠道,建立健全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引进专家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从“切割机”到“机器人”“私人定制”助力转型升级

2014年7月,粤东西北地区首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下称广工大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平台的建设,给河源正在转型的企业带来了“及时雨”,解决了企业自身投入科研能力有限、科技人才队伍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助力企业破解发展瓶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近年来,广工大研究院依托广工大的科技和平台优势,与我市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我市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广工大研究院的推动下,河源鹏程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王峰教授团队。经过1年的努力,该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发一款机器,将控制软件、机器视觉、多轴联动等10多项专利技术应用到产品上,使产品从传统的“水切割机”升级为“六轴水切割机机器人”,更环保、应用更广泛,实现产品关键技术自有化。“升级后的产品是公司打开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远销海内外60多个地区,产值翻番。”谈及这次产学研合作,该公司总经理高佳丽说,企业有技术需求、高校院所有科技成果,通过创新平台的牵线搭桥,让企业走向转型之路,发展信心十足。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帮助鹏程智造将“切割机”升级为”切割机机器人“,实现企业产品关键技术自有化,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除鹏程智造外,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也与该研究院进行长期深度合作。该公司副总经理罗文津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牵头联系的科研团队与公司合作研发项目共4个,进展顺利,其中“活性炭再生回收利用”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500万元。“未来我们将与广工大研究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提高研发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罗文津说。

“按照企业需求,沟通联系相对应的科研团队。”该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宏说,研究院的背后是整个学院的“智囊团”,能根据企业实际,让高校的成果“走出来”、 企业“走进来”。据悉,该研究院先后与我市200多家科技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了7个专家团队,开展技术研发项目2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项,孵化了高水平项目30多个。接下来,该研究院将推动广州及湾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河源落地。

成功搭建5个创新平台畅通联通湾区创新资源渠道

   

自2014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先后与河源市200多家科技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产学研合作迸发创新活力,科技人才助推产品升级。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除了产、学、研外,政府也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产、学、研合作营造政策环境并提供服务,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保证。

“研究院是企业联通湾区创新资源的桥梁。”市科技局副调研员叶小权说,近年来,我市加强与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在我市共建广工大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河源)国际研究院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我市以“基本运营+项目申报”的模式,支持研究院的发展,将研究院作为企业联通湾区创新资源的桥梁,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湾区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

据悉,目前,全市建成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院士工作站等3个创新平台,深圳大学湾区(河源)国际研究院、广师大创新研究院已签订合作协议。上述创新平台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改造、提供优质科技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夯实了我市创新发展的基础。

据介绍,接下来,市科技部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管理,促进研究院提质增效,采取科技招商、柔性引进人才、成果对接等措施,使湾区创新资源在我市集聚,为我市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刘昕


TOP